首页
诗词鉴赏
书法鉴赏
书籍鉴赏
戏曲鉴赏
文化鉴赏
标签:国学文化鉴赏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摘 要:人类学历来就关注宗教问题,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当然也会关注中国宗教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人类学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将中国与中国宗教作为他者而研究。在这种汉学(或中国)研究范式下,他们的中国宗教研究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透过宗教,理解中国及中国社会。中国学者的中国宗教研究主要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学科进路:宗教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与人类学进路的宗教人类学。不同于前者旨在认识宗教本身的是
2024-12-20
0
鲍江第一印象作为影视人类学研究议题的价值
人类学成果通常被当做长期田野作业的产出,长期的田野作业在深度和广度上保障了对田野点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也保障了研究者对其文化的反思。在这样的学科传统下,与第一印象相关的知识在无形中被忽略。人类学工作触及三个维度,即人类学学科、作为具体个人的研究者以及具体田野点。第一印象的文本以人类学者的个人印象及其阐释的形式呈现,它出现在三种知识维度交会的边缘地带,彰显学科、自我和田野。
2024-12-20
0
鲍江民族志电影在学术与艺术之间
民族志电影,也被称作“影视人类学”。它用影片表达人类学家在远方与人相处的经验,是不同于文字文本的另一种人类学知识形式。民族志译自Ethnography,源自现代人类学,指人类学者基于长时段田野工作对一个群体作出深入细致的整体性描述的文本。随着现代学术发展,不同学科间相互借鉴,民族志的使用场域已跨出人类学界,成为文科学术中的一种常规研究方法。民族志电影的发展与之同步,更恰当地说
2024-12-20
0
马昌仪山海经古图与中国以图叙事传统
一 山海经图与远古的图画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也有人说,《山海经》是先有图、后有文的一部奇书。所惜的是,山海经的古图,在历史的烟尘中佚亡不存了。但曾经存在过的山海经古图,以及与《山海经》同时代的出土文物上的图画,开启了我国古代以图叙事的文化传统。 据文献记载,最早提到《山海经》有图的,是东晋学者、训诂学家郭璞(公元276-324年)
2024-12-20
0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人的心灵史
故事梗概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族人。他们追逐驯鹿喜欢的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他们人口式微,但在严寒、猛兽、瘟疫等灾害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下、社会转型的动荡中,以及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部落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
2024-12-20
0
雷亮中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与实践
[摘要]影视方法正在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运用于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影像民族志不仅仅是纪录、描述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方角度讨论了影像民族志在表达异质性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且进一步阐释了影视或者影像民族志方法在传达默会知识、促进跨文化理解,以及在人类学展开非语言社会行为研究、促进知识的分享和进行社会干预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与实践。同时
2024-12-20
0
雷亮中 张世文 杨志伟民族志电影的历史及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Ethnographic Film by Heider, Karl G. , Univ of Texas Press, 1976, 2006卡尔·海德:《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一、卡尔G.海德其人及《影视民族学》 1935年卡尔 G. 海德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顿。海德在勘萨斯州的劳伦斯度过了中学生涯。1952年,他中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在南达卡塔做考古发掘。此后
2024-12-20
0
陈平原研究老百姓被忽视的日常生活画报是个很好的入口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等。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作者:陈平原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1895年8月29日的《申报》上,刊出了社论《论画报可以启蒙》,论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新兴事物——画报之于启迪民智的功用
2024-12-20
0
陆姝民俗电影30年 雪花秘扇突破常情
【引言】民俗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大的概念,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前一阵在微博上大热的话题“豆腐脑的咸甜之争”便绝佳的例子,一句“在豆付脑咸甜事上,最见南北差异,彼此见对方都想吐”被转发了近4万次,引爆微博中的南北民俗大讨论,登上热门话题榜。可见民俗和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背后蕴含的文化意味颇值得玩味,因而成为很多导演选取来或作为叙事背景
2024-12-20
0
郭熙志纪录片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样拍
如果把一部当代纪录片的历史和世界纪录片的历史对比之后,你会发现从纪录片之父的弗拉哈迪到格里尔逊“宣导式”口若悬河的风格,甚至伊文思的“诗化”纪录片、梅索和怀斯曼触及日常生活的“直接电影”,当代中国近二十年的纪录片历史就是一部世界纪录片历史的浓缩。简单地划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大约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时期:“诗画”时期。“政论”时期。“故事”时期。 在“诗画”时期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像诗
2024-12-20
0
首页
1
2
3
4
...
10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0
鲍江第一印象作为影视人类学研究议题的价值
0
鲍江民族志电影在学术与艺术之间
0
马昌仪山海经古图与中国以图叙事传统
0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人的心灵史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郭熙志纪录片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样拍
0
郝颜的影像与乡愁的生产
0
郑岩谈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书写
0
那些年纪录片里的
0
邓雪晨光影留声 音韵永传
0